慢性胃炎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如何治疗
时间:2021-07-26 11:39:59 问医网胃气对人体生命与健康是很重要的,所以有人以胃气为本的说法。所以一旦胃有病了,人体的消化功能就要受到很大的影响,继而会引起其他脏器的功能。如出现慢性胃炎,那么慢性胃炎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呢?慢性胃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接下来为大家一一介绍,供大家参考。
慢性胃炎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1、十二指肠液的反流
研究发现,慢性胃炎患者因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常引起胆汁反流,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
2、精神神经因素
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当工作不顺心,精神紧张,与同事或亲朋好友闹矛盾时,往往是茶不思,饭不想,没有食欲,容易出现胃炎症状。
3、多种慢性疾病的影响
如慢性肾炎、尿毒症、重症糖尿病、肝胆系统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都很容易伴发慢性胃炎,其机制可能与免疫力低下有关。
4、急性胃炎的转化
急性胃炎后,如果疏于护理,又不注意饮食起居习惯,胃黏膜病变持久不愈或反复发作,均可形成慢性胃炎。
5、刺激性食物和药物
长期服用对胃黏膜有强烈刺激的饮食及药物,如浓茶、烈酒、辛辣或水杨酸盐类药物,或食时不充分咀嚼,粗糙食物反复损伤胃黏膜,或过度吸烟,菸草酸直接作用于胃黏膜所致。
6、免疫因素
免疫功能的改变在慢性胃炎的发病中已普遍受到重视,自身免疫反应可能是某些慢性胃炎的有关病因。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慢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均可伴有慢性胃炎,提示本病可能与免疫反应有关。
7、幽门螺杆菌(Hp)感染
目前认为Hp感染可能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学者发现,慢性胃炎患者在胃窦黏液层接近上皮细胞表面有大量幽门螺杆菌存在,并指出可能是慢性胃炎的病因之一。在胃内,Hp的菌体常呈弯曲状、S形或弧状,而在体外培养后,常呈杆状故被名为“螺旋杆菌”。Hp有鞭毛,在胃内穿过黏液层,移向胃黏膜,因其有黏附素能贴紧上皮细胞而长期定居于胃窦黏膜小凹处或其邻近上皮表面繁衍,不易去除。
由于其有尿素酶,能分解尿素产生氨,既能保持细菌周围的中性环境,又能损伤上皮细胞膜;加上其空泡毒素蛋白,使上皮细胞受损;其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蛋白能引起强烈的炎症反应;其菌体胞壁还可作为抗原产生免疫反应。这些因素的长期存在,导致胃黏膜的慢性炎症。
慢性胃炎的治疗方法
1、以调节胃部酸碱度平衡为基础
根据我国传统医学理念,人体发生的疾病是整体机能失衡引起的。而免疫平衡疗法运用中药特色配方会自动调节肠胃菌群平衡,增加有益菌,极大的提高了肠胃免疫力,并能在人体肠胃内定植,形成永久性保护,使得肠胃病不再复发。
2、以促进肠胃动力为保障
胃动力是胃正常运动的保障,人的胃动力一旦出现障碍,就会引起消化不良,上腹胀痛、易饱、饭后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尤其是年老体弱的胃病患者。
3、以全面修复胃肠黏膜为关键
80%以上的胃病症状都和胃肠黏膜受损有关,医院可采用现代活性提取术,提取独一无二的“修复基因”,对人体有独特的亲和力,不经过血液传输,就能够以最快的速度直接黏附于胃体,对肠胃黏膜具有超强修复力,对胃痛、胃酸、胃胀、反酸等症状立刻得到缓解,巩固2个疗程后,可以使胃黏膜得到全面再生。
4、以灭绝幽门螺杆菌为根本
国内外消化界在胃肠病病因学的研究中证实:70%的慢性胃炎、90%的胃溃疡和十二指肠的罪魁祸首是幽门螺杆菌(简称HP)而以往的抗生素疗法并不能100%的杀灭这个病菌。免疫平衡疗法能够直接破坏幽门螺杆菌的生存环境,使该病菌失去藏身之处,从而自然消亡,达到治愈的目的,疗效持久。
【申明:此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