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指发生于口腔、颌面部、颈部部位筋膜间隙的细菌性炎症。一旦感染,间隙内的结缔组织就会被破坏,并充满炎症物质,存在间隙。这些空间发生弥漫性化脓性炎症。患有这种疾病的患者必须通过全身治疗、药物治疗、局部治疗等方法及时得到治疗。
颌面部间隙感染是面部、颌周及口咽部软组织肿胀、化脓性炎症的总称。当化脓性炎症呈弥漫性时,称为蜂窝组织炎;当化脓性炎症呈局限性时,称为脓肿。当患有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时,会导致患者出现疼痛等不适症状,对患者的影响特别大,所以一定要及时治疗。那么,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全身治疗一般包括支持治疗和抗生素治疗,常用青霉素和链霉素联合治疗。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也是首选药物。严重者需静脉滴注。剂量要足够大。浆液期炎症大多能得到控制和消散。由于目前生产青霉素需要增加菌株,如果用药12天病情无改善,应及时更换抗生素,或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和药敏试验调整抗生素。
对于厌氧菌并发的感染,如腐败坏死性蜂窝组织炎,可加用甲硝唑,先静脉滴注,待病情好转后,再口服。本药与其他抗生素无配伍禁忌,不会引起二重感染或菌群失调。可以采用中药清热解毒。
局部治疗:炎症早期可采用药物外敷、针灸、封闭理疗等,具有定、忠、解毒、镇痛的作用。常用的外用药物有金黄散、六合丹等,可涂于患处皮肤表面,以消散或局部炎症。如果炎症局部形成脓肿,应及时切开引流。其目的是快速排出脓液和坏死感染,减少毒素吸收。减轻局部肿胀、疼痛和紧张,缓解呼吸道和咽腔压力,避免窒息。
它可以防止感染扩散到邻近空间,防止扩散到大脑、纵隔和血液,避免严重的并发症。预防交界性骨髓炎的发展。切开引流的指征:发病时间一般牙源性感染为34天,腺体感染为57天。抗生素治疗后高烧持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总数明显升高;局部有明显肿胀、搏动性疼痛、压痛者。
局部有凹陷性水肿、波动感,或穿刺抽出脓液。对于腐败、坏死感染,应及早大面积切开引流;如果脓肿已穿透,但引流不畅。急性炎症消退后,应及时削除病牙,以免感染复发。
上一篇:怎样有效治疗口腔皮样或表皮样囊肿
下一篇:含牙囊肿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