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独生子女可以享受到更多的父母陪伴和物质条件,因为家里只有他一个人,他不用分享自己喜欢的东西,所以独生子女的生活相对幸福,不过独生子女有利的同时也有不少弊端,具体问题如下所示:
独生子女通常会出现缺乏独立性、铺张浪费、缺乏感恩、懦弱爱哭、自我期望高、性格孤僻、自理能力差等七大通病,同时心理问题才是最大的痛处之一,一般的独生子女自从出生起就说到了父母、家庭的宠爱,从小都在过度保护和溺爱中长大,这样的生活也是导致独生子女心理脆弱的主要原因之一。
1、缺乏独立性
由于父母的过度保护和溺爱,独生子女一直享受着全家人的全方位照顾,无论在家里做什么,父母都在背后帮他,这种过分溺爱和包办的行为,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没有勇气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削弱孩子战胜挫折的勇气。
2、铺张浪费
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父母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导致孩子对父母有很强的依恋,没有形成独立的生活能力,生活中很容易形成追求奢华铺张的习惯,针对独生子女的性格缺陷,家长可以尝试让孩子独立做一些事情,让孩子有独立的成就感。
3、缺乏感恩
而相应的独生子女,因为享受了父母全方位的关怀和物质上的满足,长期处于精神和物质都很充实的状态,会觉得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在“感恩”方面做得不够好,这种“坐享其成”的态度,会导致孩子以后走进其他群体的时候被排斥在外。
4、懦弱爱哭
因为父母往往过于溺爱孩子,孩子入学后很难适应这种没有父母安排的日子,另外,由于他们很少出去接触他人,在学校很难和其他孩子融为一体,遇到困难就变得胆小,稍微不开心就忍不住哭。这些都是因为父母把孩子保护的太好了。
5、自我期望高
独生子女有天然的优势,有更好的心理免费机制,所以他们通常在学习和社会活动中表现更好,社会成就更高,优越感更强,优越的环境导致他们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独生子女会立志成为父母的骄傲,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自我期望高是好的,但是有一个缺点就是容易追求很好,所以很多独生子女都有追求很好的倾向。
6、性格孤僻
独生子女从小就一个人玩,这是缺乏与孩子的互动。这样的孩子往往比较孤僻,有时候孩子可能会自言自语。家长要多和孩子沟通,多参与和孩子的互动。父母不应该和孩子待在同一个空间,而应该做不同的事情。
7、自理能力差
很多独生子女的生活自理能力也很差,因为他们从小就习惯了父母的照顾,当需要自己面对生活的时候,就会手足无措,连最基本的事情都做不好。锻炼孩子做一些基本的家务,掌握基本的自理能力是关键。
以上就是“独生子女的七大通病,别让孩子离开父母后寸步难行”的全部内容介绍了,不过如今越来越多的心理学研究证实,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人格和心理发展方面没有显着差异,家长与其寄希望于给独生子女多一个孩子作为陪伴,不如更注重家庭教育和父母的修养。
我国计划生育后,独生子女增多,家庭习惯也有性格缺陷,严重形成心理障碍,对他们的学习、就业、婚姻等有负面影响,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相对宽裕,有可能为孩子提供较好的生活、学习条件,但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与众不同,若教育不得法,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偏异,具体如下:
为了避免孩子出现这些心理障碍,独生子女的父母应该避免过度溺爱孩子,从小培养自信、开朗、乐于分享、互相帮助等优秀品质,同时也应该避免过度保护孩子,具有更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有效地避免孩子因心理障碍而不幸福、成功。
从上世纪70年代起,计划证生育政策的实施,让许许多多的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踏入社会面对现实时,独生子女身份却带来了特殊的压力。与有兄弟姐妹的人相比,我们肩负着更多的期望和责任,作为独生子女,这4个“痛点”不可避免:
独生子女家庭的问题是非常严峻,但是也有其有利的一方面,在抚养孩子方面经济、精力等各方面压力不会太大,而且也能给尽量孩子比较好的教育和生活,而一些问题其实在家长和孩子的努力下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